Banner新闻中心

新闻资讯

高工氢电专访:雄韬燃料电池,为何如此与众不同?

2025年2月19日

文章来源于:高工氢电

创新是燃料电池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但创新不应该跟风,否则容易引发激烈的竞争,使得企业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在市场营销和价格战上,而不是专注于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。当前燃料电池行业跟风者众多,但能够专注开发独特产品和服务,并通过创新找到细分市场、确立自身定位的企业却很少,而雄韬股份(002733)正是这类企业中的优秀代表。

雄韬股份推出的氢锂结合产品——极致混动系列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,是结合燃料电池与高倍率锂电池两种动力优势而开发的“宜氢用氢、宜锂用锂”的高性能产品;将兆瓦级PEM电解槽、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模块、高倍率锂电池储能模块相结合的氢锂储能综合解决方案,将有效解决当前纯锂电储能痛点;属全球首创的纸电堆正在向无人机领域拓展应用;集制氢、发电功能于一体的可逆电堆,在柴发备电领域很有市场前景。

为何雄韬股份能够做到多个全球首创,与其他燃料电池企业完全不一样的创新?“雄韬是一家技术导向型公司,30年来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通过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深度挖掘客户痛点,开辟差异化的细分市场,从而获得品牌价值和高溢价。”雄韬股份副总裁兼CTO陈宏博士在接受高工氢电专访时表示,我们不会盲目内卷,而是发挥自己的核心擅长,步履稳健地走向未来。

(陈宏博士接受高工氢电采访)

稳健发展,趟出燃料电池道路

纵横风云变幻的电池行业30年,不断自主创新早已是雄韬股份的刻骨理念。30年来,通过潜心钻研技术,扎实做好每一个小项,将根基筑牢,雄韬股份在发展过程中成功规避了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,实现业绩稳步增长。公开的财务数据报告显示,公司自2014年上市至今的10年时间里,净利润始终呈现稳步提升的状态。

传承发展理念,雄韬股份在氢能领域的布局同样务实深入、极具创新。其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氢能产业链且涉足环节齐全的头部上市公司,战略上积极贯通了产业上下游、打造优质氢能生态圈,在具体的业务开展上没有“大包大揽”,而是将业务重心始终聚焦在擅长的燃料电池电堆、发动机系统,其他环节则是通过控股、参股的方式来布局,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

在电堆及系统业务方面,雄韬股份旗下雄韬氢雄、雄韬氢瑞这些年扎实地在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,也有被质疑步伐慢了点,如配套推广车辆超450辆,在行业内不算量最大。“其实我们有很好的条件可以吃成一个大胖子,但因为我们不是有产品就推,是在产品经过充分验证及打磨之后才推,这就注定了一口吃不成大胖子。”陈宏坦率回应。

的确,这些年不少燃料电池企业为了抢抓市场机会,将未经过充分验证的电堆产品匆忙装车,导致返修率极高;同时极度内卷,主动降低利润甚至亏本、垫资去拓宽市场。这不仅极大增加了企业负担、经营濒临崩溃,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。对于已拥有世界知名电池品牌、发展一向稳健、目光远大的雄韬股份而言,自然不会跟风,而是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。

思考创新,产品做足验证再推

经过多年深入实践与思考,雄韬股份推出极具创新的氢锂结合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,主要基于两点思考:一是混动汽车路线本是受到市场认可的技术路线,由油电混动改为氢电混动,“短途用电、长途用氢”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,未来将具备生命力;二是在加氢基础设施短时间内难以完善的情况下,该车型可以结合使用充电桩、加氢设施,推广范围将大大拓宽。


(极致混动系列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)

秉持“没有充分的数据验证,就不会往外推”的原则,该产品正在持续加速验证当中。陈宏透露:“其实样车已经跑了很多数据出来,目前跑的效果还不错,预计今年会正式应用。我们会持续做好数据迭代开发,相信未来这个技术可以成熟地推向市场。”

纸电堆是雄韬股份已发布的一款极具前瞻性的产品,该电堆极板采用全球首创的碳纤维一体成型技术,强度高,厚度薄,可以在媲美于金属板的厚度下实现精细的流道成形结构;材料是基于碳纤维材料,得益于石墨天然的化学稳定性,可以保证长寿命;生产周期比模压板/金属板稍微慢一点,但相较雕刻板很有优势。整堆则兼具金属堆体积功率密度大及石墨堆寿命长的优势,而且重量轻,预计能够在对重量要求苛刻的无人机领域大放异彩。


(纸电堆)

纸电堆产品开发已花费了3年时间,预计2025年、2026年会投入到包括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在内的特定场景中展开应用测试,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再去发现问题、改进问题。

集制氢、发电功能于一体的PEM质子交换膜可逆电堆,同一个堆既可以制氢也可以发电(制氢-发电-制氢,储氢容器不用很大,能满足发电需求即可),这在行业内也很罕见,雄韬团队又为何会萌发这个创新想法?“雄韬铅酸电池在备用电源上应用广泛,很多备用电源是‘电池+柴油发动机’。其实我国电力条件很好,可能一年都不怎么停电,但万一停电,电池能撑数个小时,柴发也是必须配置的用电安全保障。”陈宏表示,我们对这个细分场景非常熟悉,所以对此展开特别研究,目标是用可逆电堆系统替换有污染、噪音大的柴发。

从目前实验情况来看,可逆电堆的寿命要做长很难,但其目标是替换柴发的话,设计寿命1000小时,预计可用20年,已经足够该场景使用。众所周知,行业内一直在持续开展长寿命燃料电池的开发,但并非所有应用场景都需要那么长的寿命,雄韬这款可逆电堆正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定位与寿命需求,这也体现了雄韬创新的独到之处。

发挥优势,大步走向海外市场

当前燃料电池正处在规模商用化发展的关口。在陈宏看来,经历过去几年的残酷考验,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,有些燃料电池应用场景一定能够打通,尤其是重卡领域应该有不错的增长。雄韬股份等有针对重卡、冷链车的经过充分验证的优秀产品,预计将有所收获。

除车用市场外,瞄向未来的雄韬股份还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与规划。此前30年,雄韬股份通过不断创新,针对细分市场的电池技术做到始终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,因此能够持续分享技术红利;如今氢能时代到来,其同样坚守创新打造燃料电池新品,并针对已有渠道去做应用拓展,而非全部押注在业界同行所熟悉的赛道上,相信能够实现差异化的稳健发展。

陈宏表示:“雄韬擅长做备用电源、储能、数据中心备用电源解决方案,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燃料电池产品融入进去;同时也在探索新领域,如垂直起降飞行器。”其实他口中的“思考”早已进入实践,前文所述多款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推出,并即将展开正式应用。

在全球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投资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,目前已经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将氢能纳入能源战略,并不断加大相关投入。全球氢能机遇凸显下,行业内一些优秀燃料电池企业已经开启了向海外市场扩张的步伐。

针对海外市场,雄韬股份也很有自信。公司为通信、交通、储能、动力、IDC 数据中心等行业领域的客户,提供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,服务网络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雄韬股份在海外拥有成熟的客户群、成熟的渠道,海外销售份额占据比例高达60%-70%,如今其燃料电池产品依托已有资源开拓海外市场,显然具备同行难以比拟的优势。

“2024年,燃料电池研发及市场拓展工作已经在海外开展。欧洲办事处人员已到位,正在针对欧洲发电市场、车用市场做一些解决方案的探讨,接下来会有一些样品订单。同时针对海外数据中心备用电源的样品已经开发好,正在做测试中,将应用于东南亚市场。”陈宏透露,预计明后年雄韬燃料电池在海外会有一定量的推广应用。

当被问及海外市场开拓是否更加复杂、要注意哪些事项时,他分享道:“以我们的经验来看,海外市场严谨性更高些,项目推进一般会更慢一点。如我们原来在欧洲推进UPS,一推就是5年,项目验证周期比较长,同时要做很多的认证。针对氢能,我们的计划是绑定当地场景端,建立售前、售中、售后团队协同客户共同解决各类问题。虽然过程有些漫长,但也有一大优势,一旦获得客户认可、达成比较好的合作,合作关系在未来几十年都将比较稳定,当然可能中间会配合做一些创新升级,整体来看绑定比较深。”

氢能时代未来已来。已满30岁的雄韬股份,正在用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来回馈氢能时代,用更好产品、价格、服务来回馈客户,以共同赢取下一个三十年和更远的未来!